-
友情链接:
麦琳这个名字近期在网络上的火爆程度确实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期。她作为《再见爱人》第四季的嘉宾之一,意外地成为了节目最大的流量焦点。原本这档节目定位为“离婚综艺”,聚焦于婚姻关系和两性话题,但随着节目的播出,它似乎逐渐偏离了最初的设定,转而成为了一档关于“旅行团友”之间矛盾的节目。
麦琳在节目中的行为,尤其是“熏鸡事件”,引发了观众的激烈讨论和批评。这一事件中,麦琳因为之前的一些个人情绪,坚持要购买两只熏鸡,这一行为被看作是对另一位嘉宾葛夕的“报复”。节目组显然也意识到这是一个爆点,尽管超市内不能拍摄,节目组还是通过黑屏放录音的方式,将这一事件呈现给了观众。
这种现象并不孤立,它反映出了国产综艺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。首先,它揭示了我们公共话语空间的坍缩,以及国产综艺内核的坍缩。当一个素人成为一档综艺最大的流量,当个体被无限的放大,这件事就不再仅仅是关于个体本身了。这种现象也不过是无可奈何的处境中诞生的副产品。
其次,这种现象也反映出国产综艺的同质化和审美疲劳问题。在经历了前几年的迅猛发展期后,国产综艺似乎失去了所有力气和手段,无法拿出新的类型模式,又无法去触动更深刻的议题。
再者,观众对个体道德要求越来越苛刻,使得综艺节目更容易陷入无营养的讨论。网络上,观众的“审查”倾向愈演愈烈,大众情绪渐渐都被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调动。
最后,这种现象也揭示了综艺节目在塑造、引领人们的人生观、世界观、价值观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强大力量。综艺节目因其轻松惬意且充满趣味性的特点受到广大观众喜爱,一跃成为当下收视份额第二的节目类型。因此,综艺节目的文化价值导向在无形之中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。
综上所述,麦琳的火爆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现象,它背后反映出的是国产综艺面临的挑战和问题,以及综艺节目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。
个体综艺综艺节目熏鸡麦琳发布于:江苏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